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队伍的素质建设【摘要】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和现状的认识,阐明加强队伍素质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水平,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关键词】新形势;国防教育队伍;素质建设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457(2020)16-0112-002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47众所周知,随着国际社会向多级格局方向发展,引发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目前世界正处于共处竞争时期,既是孕育危機的时期也是迎接挑战谋求发展的阶段。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更是一个考验。事实证明高校国防教育在培养“四有”型人才、增强国防观念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等方面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效果高低,除了有严密的组织机构作为工作的保障外,队伍的素质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试想如果没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国防教育队伍,国防教育就不可能有效地开展,更谈不上收到好的效果,那么国防教育工作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此面对新形势,当务之急是提高国防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国防教育队伍素质建设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科学文化、军事、政治素质的提高,这三者缺一不可,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要想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该从队伍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出发,从队伍结构调整、素质培养、兼职队伍发展、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入手,从解决本质问题和抓住内因作为突破口才能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1引进高素质人才,调整队伍结构,逐步提高队伍素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这是解决队伍素质问题的大趋势,从长远角度考虑也是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并成为各学科专业建设的共识。因为在新形势下,一方面教育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紧迫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和繁重,因为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结构方面进行调整,使教师队伍素质有显著提高,在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力地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这样的形势,引进高素质的国防教育人才对于尽快提升国防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就显得具有现实意义。据有关部门对全国59所高校的282名军事教师的联合调查显示,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凤毛麟角,仅有9名,占3.2%;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24名,占44%;其余教师是大专和大专以下学历,其中甚至还有2名初中以下学历。显然国防教育队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暴露出学历层次与高校教师应有的素质极不相称,很难胜任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人才引进方式有两种:一是经过挑选的应届毕业生。学历层次、专业等方面选择灵活。目前有的学校军事教研室已经成功引进具有硕士学历的研究生。这种人才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经过短期培训后可很快承担教学工作。问题在于军事素质薄弱,对军事理论认识程度不深。因此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二是复转军人引进和利用。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深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政策出台,随着军队的裁军,大量优秀的军官被安置到地方工作。他们的特点是长期在部队工作,军事、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讲原则,尤其对政策性问题认识清。对于符合教学条件的人员一般可直接上岗。目前,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队伍缺少人才,另一方面每年有大量优秀军官复转,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更好安置他们采取了许多政策,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这两者如果能有机结合,相互弥补,不仅可以解决安置问题,也能解决国防教育队伍素质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高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应该合理利用和整合,为国防教育工作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2加强培训现有教师队伍的力度,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古语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说明人只有不断学习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