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医院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势也将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变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关键词: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人事改革公立医院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与社会人群,服务手段是医学科学技术,服务目标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促进人民健康。公立医院的改革首先是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一、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为了使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和部门规章,对人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政策性的指导意见:1.2000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目前,卫生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并处于攻坚阶段,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方向;提出要深化改革用人制度、工资分配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内容,对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2000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认为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要以聘任制作为用人制度的基础、以多样化的自主灵活分配机制作为激励机制的关键、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作为吸引人才的方式。3.2002年12月,卫生部制订了《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表明引入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扩大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以按岗、按贡献取酬,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多种分配形式是公立医院完善分配制度的趋势。第1页共4页4.2006年1月1日,人事部发布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对卫生事业的新进工作人员要实行公开招聘,向社会公开,自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较全面的意义上展开。5.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正式出炉,标志着在这个世界性的难题面前,我国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正式拉开序幕。二、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1.人事管理体制滞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我国公立医院人事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干预过多,各种机制不灵活等较陈旧僵化的问题,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用人制度方面“行政式”的管理依旧是公立医院用人制度的主流。现代化的医院管理要求实行以市场为主体的管理体制,但是许多医院都实行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自主性受到严重制约。在制度上,医院工作人员的待遇和职级依旧由医院的行政级别决定;在领导干部选拔上,“官本位”意识浓厚,依照行政级别由各级党委组织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考察、推荐和使用;在工作人员选聘上,医院无法自主决定选聘人员的数量和类型,都要按照固定的编制进行。这导致医院用人上诸多不便,造成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无法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限制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其次,在分配制度方面“平均主义”无法避免。在分配制度改革后,工资分配仍未摆脱均主义的束缚,存在奖金分配不敢过于拉开档次的现象,起不到对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技术水平等的考评作用,虽然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但本质上仍没有突破平均主义的桎梏,挫伤了医务人员积极性,难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2.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首先,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一方面,指标过于简单,对医务人员的态度等主观因素以及团队合作的有效性等方面缺乏第2页共4页综合考虑;另一方面,由于评估结果主要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模糊性很大,又没有具体的标准,缺乏具体操作性指标,必然有失科学和公正。其次,考评主体单一。许多公立医院实行单一的由直接领导考评的方式,由于每个领导专业、个人偏好等不同,以及对下属信息了解的不够全面性,造成评价不客观、感情用事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失去了评估的公平性。最后,考评结果确定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