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基础达标训练湘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特区。次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当时的《纽约时报》惊叹: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根据材料完成1~3题。1.国家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试点放在珠江三角洲和福建沿海的原因是()①该地区在沿海②近香港、澳门和台湾③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宜人④“”有侨乡之称⑤当时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2.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大量的外资企业进驻珠江三角洲和福建沿海,对他们而言最具吸引力的是()A.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B.劳动力成本和科技革新成本低C.原料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低D.土地成本和原料成本低3.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福建沿海的是()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生物制药工业D.化学工业“”解析:国家把改革开放的试点放在珠江三角洲主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近港、澳,有侨乡之称,交通也较为便利。但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此地只能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含量都很低,近十几年来这种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答案:1.C2.A3.A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4~6题。4.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解析: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转变;1980年到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20%,第三产业以旅游、商贸、金融等为主;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答案:A5.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为主是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答案:B6.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答案:D(·浙江文综)“”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7~8题。7.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和工业区位因素及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生产面临用工”荒,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流入民工减少,导致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不足。根据三角形坐标图,图中④“”工业劳动力的投入成本最高,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答案:D8“”.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劳动力回流到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解析:用工荒问题的产生,使劳动力的工资提高,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成本增加,所以能够刺激东部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答案:B二、综合题9“”.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简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改革开放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