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能力提升巩固湘教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三产业都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解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答案:D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城市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各项经济活动及人口、科技、文化、交通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城镇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逆城市化还并不突出。答案:C“”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完成3~4题。3.198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4.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解析:从图中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对比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中、小城市数量都有较大的增加,故均发展较快;这种变化是在自然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有的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促使城市快速发展。答案:3.B4.D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东西两翼与粤北山区转移示意图,回答5~6题。5.衰退产业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具备区位优势、缺乏竞争力的产业。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产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行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或生产成本过高的产业B.资金投入减少和产品技术含量小的产业C.多为传统产业和市场需求下降较快的产业D.处于产品开发期的产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处于产品开发期的产业多为新兴产业,因此不可能是衰退产业。答案:D6.扩张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A.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B.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C.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解析:扩张性产业转移有利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也会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重迁入区环境污染。答案:A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并回答7~8题。→→→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7.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解析: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答案:D8.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解析: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外资驱动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比较典型。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大城市扩散驱动型,在苏南地区比较典型。答案:A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读图回答9~10题。9.该国()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10.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