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提升(二)湘教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图是199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单位GDP能源消费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解析:读图可知,单位GDP能源消费年最低;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年后增长较快;GDP的增速较能源消费更快,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答案:D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解析: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口多,能源的消费量大,不能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需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GDP的高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答案:C“”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解析: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受益最大的应为中下游地区。尼罗河的洪水能够为下游地区带来肥沃的土壤,修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灌溉和发电,阿斯旺大坝建成之后对尼罗河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答案:B4.从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三峡工程以上河段主要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C.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稀少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解析:年泄洪量可以从年径流量考虑,三峡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上,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年径流量大;阿斯旺大坝以上的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蒸发旺盛。答案:C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据此完成第5~6题。5.文章描述的污染类型有()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热污染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黑烟和悬浮粒子属于大气污染;污水和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描述的是水污染文中没有出现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热污染。答案:A6.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②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③机械制造业先进④经济发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机械制造业先进和经济发达不是环境恶化的必然原因,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废弃物任意排放带来的恶果,答案: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7~9题。7.该地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解析:该地种植甘蔗、水稻以及花卉,由此可知此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答案:A8.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解析:从图中可知,水稻、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小,而面向市场的蔬菜和花卉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答案:A9.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A.自然灾害多发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C.农业投入不足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解析:发展到第Ⅲ阶段时,只有蔬菜和花卉,而蔬菜和花卉主要是面向市场的,所以该地区最有可能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答案:D“”读漫画如此汲水,完成10~11题。10.图示漫画主要说明()A.井越深,水质越好B.水有多深,植被根系就能扎多深C.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植被枯死,生态恶化D.应以植被根系的深度作为掘井深度的依据11.植被对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乔木是()A.白杨B.胡杨C.红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