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围岩预支护围岩预支护((预加固预加固))•装渣与运输装渣与运输•初期支护初期支护•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防排水施工工艺防排水施工工艺•辅助坑道辅助坑道•二次衬砌二次衬砌•隧道爆破施工技术隧道爆破施工技术第六节防排水施工工艺第六节防排水施工工艺隧道防水防水混凝土注浆防水防水板注浆防水:(1)隧道工程施工应根据地质情况、掘进和支护的方式、支护预期的变形量、相邻隧道的相互影响及其构筑物的位移、沉降、水资源保护的要求进行注浆防水方案的选择。(2)对地质预测、预报有大量涌水的软弱地层地段,宜采用地表或洞内全封闭超前预注浆。(3)在开挖后如有渗漏水或大股涌水时,宜采用支护前围岩注浆。(4)当初期支护表面有超出设计允许的渗漏水时,应用回填注浆或径向进行处理。(5)富水隧道宜采用分区隔离防排水技术,区段长度根据洞内渗漏水量大小确定,富水段可按二次衬砌长度分区,分区采用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发生渗漏水时可进行注浆。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分区防水”分区防水”每个防水分区内埋设注浆圆盘(嘴)底座和注浆软管:将专用注浆圆盘(嘴)点焊在防水板上,周边用密封膏密封,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时水泥浆液堵塞注浆嘴;将软管一端接在注浆嘴上,另一端引至二次衬砌内表面集中面板上,逐一编号,待二次衬砌背后某处漏水需注浆时,可按编号注浆堵水。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采用分区防水区段,注浆顺序为先进行拱顶处回填注浆,再进行背贴式止水带上花软管注浆,最后进行分区的注浆嘴注浆。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二、结构防水板施工二、结构防水板施工((一一))基面处理基面处理主要对初期支护表主要对初期支护表面的面的渗漏水渗漏水,,表面凸凹不表面凸凹不平处平处及及外露突出物外露突出物进行处进行处理。理。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1)处理基面渗漏水,采处理基面渗漏水,采用回填注浆进行堵水,以保用回填注浆进行堵水,以保持基面无明显漏水。持基面无明显漏水。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2)对初支表面凸凹不平处进行处理,使防水层铺对初支表面凸凹不平处进行处理,使防水层铺设基面平顺,表面平整度应满足两凸出体的高度与设基面平顺,表面平整度应满足两凸出体的高度与间距之比,不大于间距之比,不大于1/61/6。。(3)(3)欠挖超过欠挖超过5cm5cm的部分需作处理。的部分需作处理。(4)(4)隧道断面变化或突然转弯时,阴角应抹成半径隧道断面变化或突然转弯时,阴角应抹成半径大于大于5cm5cm的圆弧,阳角应抹成半径大于的圆弧,阳角应抹成半径大于3cm3cm的圆弧。的圆弧。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钢筋网注浆管头锚杆(5)(5)对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尖头对初期支护混凝土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尖头等硬物割除。等硬物割除。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1)(1)将垫衬横向中线同隧道将垫衬横向中线同隧道中线对齐。中线对齐。(2)(2)由拱顶向两侧边墙铺设。由拱顶向两侧边墙铺设。(3)(3)采用与防水板同材质的采用与防水板同材质的φ80mmφ80mm专用塑料垫圈专用塑料垫圈压压在垫衬上,使用在垫衬上,使用射钉射钉或或胀管螺丝锚固胀管螺丝锚固。。(5)(5)垫衬缝搭接宽度不小于垫衬缝搭接宽度不小于5cm5cm。。(4)(4)锚固点应垂直基面并不得超出垫圈平面,锚固点锚固点应垂直基面并不得超出垫圈平面,锚固点梅花形布置梅花形布置。锚固点间距,拱部为。锚固点间距,拱部为0.5~0.8m0.5~0.8m,边墙,边墙为为0.8~1m0.8~1m,底部,底部1~1.5m1~1.5m,凹凸处应适当增加锚固,凹凸处应适当增加锚固点。点。((二二))缓冲垫层的铺设缓冲垫层的铺设土工布和聚乙烯泡沫塑料土工布和聚乙烯泡沫塑料。。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围岩围岩热熔衬垫热熔衬垫射钉射钉金属垫圈金属垫圈土工布土工布围岩初期支护热熔衬垫射钉金属垫圈土工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