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3-13挑战教皇的权威巩固演练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说明了()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内容可知A项正确。2.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A.尊崇上帝的伟大B.摆脱宗教的束缚C.宣扬民主的思想D.反对教会的权威【答案】D【解析】A项明显不符和题意,首先排除;宗教改革家仍然信仰宗教,排除B项;民主与专制相对,不符合材料,排除;“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是宗教信仰自由问题,D项正确。3.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答案】D【解析】宗教改革是要否定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主张信徒通过阅读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而得救。4.导致下列左图向下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宗教神学被驱除出社会领域C.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D.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答案】B【解析】宗教改革追求的是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反对宗教神学,故选B项。5.(·南京)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B.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反对罗马教会垄断教义解释【答案】D【解析】“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可以“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这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选D项。6.加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由此,他要求人们()①信仰上帝②严格道德标准③过节俭节活④放弃自身奋斗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来自上帝的恩赐”这一信息反映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而加尔文的先定论强调后世的努力,鼓励现实生活中要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梦想,故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路德选集》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路德选集》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对路德的个人评价问题第一种是基本肯定的观点,如于可在《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几个问题》中认为路德是一位划时代的宗教改革思想家和实践家,是对德意志民族做出了贡献的早期民族主义的政治思想家和爱国者。第二种是基本否定的观点,认为路德背叛了人民,成为诸侯的奴仆。所以对路德不应当给予过高的评价。提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结合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马丁·路德的思想和实践在当时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打击天主教势力起了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