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同步检测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胡佛总统在竞选时保证“每家锅里有一只鸡,车房里有一辆汽车”的美丽预言被粉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在位期间发生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②采取国家干预政策的结果③股票投机过度④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采取国家干预政策的是罗斯福,排除含②选项。2.1929~1933年时,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士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其原因,D项中的“绝对”应是“相对”。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A.重商主义政策B.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干预政策D.计划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改变传统的“古典”发展模式——“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的新方式。C项正确。4.1932年,一位纽约市的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A.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C.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位纽约市的妇女”要求政府“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为其提供生计,这体现了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A项符合题意,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5.(·临沂)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A.经济危机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C.政治危机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问题中的限制条件“直接因素”,经济危机是从金融业开始,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整顿金融业,D项与题意相符。而经济危机则不属于“直接因素”,故排除。6.(·潍坊)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②推行以工代赈③发放紧急救济资金④整顿财政金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项符合题意。7.1933年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使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这一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信息明显与金融有关。8.美国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A.“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B.“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C.“浪费性支出严重”D.“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是反对罗斯福新政的言论。9.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B.整顿财政金融C.规定工资工时D.实行美元贬值【答案】C【解析】A项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B项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D项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C项是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牧师面貌”,而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