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测试题人民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下列服装在中国开始流行的先后顺序是()①西装②长袍马褂③列宁装④唐装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西装是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长袍马褂是传统的服饰;列宁装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流行的服饰;唐装流行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前两句诗反映了易服,后两句诗“”反映了废止缠足。3.下面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女青年群体流行的服装图片。导致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变化的相同的原因是()A.政治观念的影响B.审美情趣的变化C.生活水平的提高D.国际潮流的影响【答案】A【解析】20世纪50“”年代流行苏式服装是因为受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20世纪60“”年代流行绿军装是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故A项正确。4.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解题时注意社会原因这一限制条件,①不符合,②、④反映中国社会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③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5.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际形势的影响B.服装产业的发展C.纺织业的发展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服装的变化是人民思想观念变化的表现,而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6“.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材料是说,因为工作时间长和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招募女工的时候要求是天足。因此正确的理解是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而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不能体现招工歧视女工。而C、D不能从材料中得出。7.(20世纪30年代)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不是很景气。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26……家,小型西菜馆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风气。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B.对外开放较早C.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D.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西餐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外国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人的爱好分不开,但这种餐饮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当时中国政府的支持与鼓励。8“”.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A.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上海外滩的西洋式建筑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侵入而出现,明显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9.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淳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乾嘉指乾隆嘉庆时期,咸同指咸丰同治年间,引文指称前后两个时期城镇风气转变较大。A项说法过于绝对,须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封建社会实情;C项易被考生错选,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始于鸦片战争后(道光年间),并且引文不涉及自然经济的问题。引文主要反映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