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5、太平天国起义在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6、洋务派的代表人: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7、对洋务派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后被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8、曾国藩支持、左宗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9、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0、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长。11、清政府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主力,归李鸿章管辖。12、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工艺学堂、军事学堂(船政学堂)。13、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失败。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15、维新派宣传主张的行动:a、向皇帝上书;b、著书立说;c、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