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形象: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描写了一位痛恨金人入侵,渴求建功报国的英雄形象。1.人物形象2.事物形象3.景物形象诗歌形象分类(1)客观人物:一般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柳宗元《江雪》中的渔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2)抒情主人公:诗歌中表达情感的主体,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我”。例(1)简析下面这首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菩萨蛮[魏夫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絮飞,离人犹未归。•1、处境际遇:•2、思想品格:•3、身份属性:思妇寂寞惆怅,思念丈夫,切盼夫归。独守空闺分析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思念丈夫,切盼夫归,寂寞惆怅的思妇形象。(注意答案要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处境际遇,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身份属性。)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你从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夕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此词为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分析•1、处境际遇:•2、思想性格:•3、身份类属:被贬黄州迁客(诗人自己)闲适自得、愉悦宁静、乐观豁达。答案: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被贬黄洲,然而闲适自得、愉悦宁静、乐观豁达的迁客形象。第一类:人的形象鉴赏❀答题步骤:这首诗(词)塑造了(描绘了)一个处境际遇+思想性格+身份类属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问题: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典题演练1.形象是什么?2.结合诗句讲解。3.表达的情感。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归纳总结1.1.是什么(怎样的)是什么(怎样的)2.2.为什么(具体诗句)为什么(具体诗句)3.3.表情感(主旨情感)表情感(主旨情感)•【方法点拨·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问题: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答案示例(一)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答案示例(二)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2分。答案示例(三)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