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合成全景图像课题:合成全景图像设计人:授课时间:2009年11月27日【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的定位在于“了解”、“知道”、和“初步感受”的程度上,没有过度地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全景图知识的学习,初步感受多媒体技术的魅力,通过体验全景图的制作,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教材分析】结合本校学生和教学环境的特点,深入地二次开发由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4册)第三章文字信息处理与(第6册)第十章图像处理的教材内容相结合,设计了“我的祖国”的主题活动,制作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电子报刊,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利用“我的祖国”的主题活动,贯穿了两章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合成全景图像”。【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信息搜索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的基本能力,对应用软件有一定的认识和使用经验。多数学生会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相片,在拍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由于相机的镜头视角不够,不能取得全景图像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加工图像以弥补相机的不足。他们对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①了解全景图的概念及拼接模式。②知道全景图的制作流程,学会使用给定素材合成全景图。③初步感受多媒体技术的魅力,通过体验全景图的制作,激发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全景图的概念及合成过程教学难点:合成全景图像【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式的设置教学内容,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突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互动交流等学法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用具】计算机及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PhotoStitch软件、教学网站等【板书设计】合成全景图像一、全景图像二、四种拼接模式三、全景图的制作流程四、合成全景图【教学过程】1时间(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4123(课前2分钟预备)复习提问:(4分钟)观看视频《往事存照》提问:50年前人们是如何拍摄大幅场景的?现在的人如何拍摄大幅场景的?(50年前人们使用接片的方法,现在的人们使用数码相机)引入新课:(1分钟)在拍摄一些大的场景图像时,往往会感到相机的镜头视角不够广,总是不能取得全景图像,除了影片中提到的两种方法外,通常人们会利用计算机及一些应用程序,采取后期制作合成的方法,拼合成一个更大的全景图像。合成全景图像的效果就好像使用非常宽的广角镜头拍摄的图像一样。讲授新课:(38分钟)合成全景图像一、全景图像什么是全景图像?全景图像是对场景的超大视角乃至360度完整场景范围进行展示的图像。二、四种拼接模式⒈垂直拼接播放演示:适合制作大楼、高耸的摩天建筑、高塔、大树或瀑布等全景图。⒉水平拼接播放演示:适用于制作大幅的风景、城市风光等全景图,让相机的标准镜头发挥广角镜头的作用。⒊旋转360度拼接播放演示:组织播放提问导入新课板书讲授播放讲解播放讲解播放讲解播放讲解就坐安静观看思考回答听讲观察思考记忆观看记忆观看记忆观看记忆观看记忆组织课堂设置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引出新课内容白板文字显示教学整体结构演示直观体验演示直观体验演示直观体验2时间(分)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310181无论您是处于群山之中、树丛中,还是在您自己的庭院里,将照片以360度模式拼接让您仿佛置身其中。⒋矩阵(m×n)拼接播放演示:适用于所有可容纳在矩形范围内的场景,如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