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有效性初探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堂效益呢?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意识,明确指导的目标和思路,丰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落实好预设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读有所得,学有所悟。一、明标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预设和调控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把握课堂行船前行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课外阅读的性质和特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总体教学目标应为: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学会阅读,读写结合,提升素养。课堂上,教师应着力启发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具体到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应注重指导选择读物,吸引兴趣;中年级侧重培养良好习惯,指引读书方法;高年级要引导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方法,进行读写结合。需要注意的是,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必然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才有时间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达到阅读指导的教学目标。从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最终结果来看,衡量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投入少产出多,可以看学生爱不爱看书,会不会看书,有没有收获。二、激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这样的特点:因为兴趣,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自觉。因此,我们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欲望,使他们始终对阅读产生一种渴望,梦寐以求进入书中的黄金屋,孜孜以求地在课外书中淘宝。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我们的学生看书时,看到会意之处会忍俊不禁眼界大开,看到悲伤凄惨之处会唉声叹气伤心落泪,我们就可以说,学生的课外阅读已入佳境了。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阅读”为“悦读”,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件乐事,使阅读活动真正成为他们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而要达到上述要求,一方面可以开展形式灵活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可在教学艺术上下功夫,课堂上,老师精彩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充沛的感情,生动的动作,尤其是会说话的眼神,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阅读情感的拨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导读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活动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而这一主要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导”应主要体现在引导、点拨和激励上面,学生的“读”则主要体现在参与和展示上面。“导”和“读”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而“读”才是课堂的重头戏。“导”。“课外阅读指导课”重在“指导”,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挑书、借书、还书等事务性的工作上面,对学生的阅读放任自流,而应该进行导读点拨,推介读书方法,引导交流分享,促进表达展示。这里,教师要从“导什么”“怎么导”上下功夫,要从强化“学得怎么样”的意识上取得成效。“读”。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从教学的时空比例上,“读”应该比“导”时间长空间大。课堂教学不能常常是教师自己在玩独角戏,或者是教师与1某个学生的一对一的玩对手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各层次学生都有机会施展才艺,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这里,我们要守住反映学生课堂学习比率的两条“底线”,一是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阅读、交流和展示全过程的比率不低于70%;二是学生接受信息量的比率不低于70%,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读什么”“怎么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模块,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使阅读能力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高。四、积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不断丰富知识的储备,习得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然而,课外阅读能力的养成功在平时,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不但要养成不断积累的良好习惯,更要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一是开展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积累活动,吸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