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记者团副团长竞选演讲稿竞选记者团副团长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团友们:大家晚上好。我叫张钦增,来自化学与生物工程系06生物技术。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参加记者团主席团竞选。首先要感谢记者团,给我这样的机会;其次,对曾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声“谢谢”,特别是梁俊团长。我是2006年9月加入记者团的。还记得那天我从记者团办公室门口经过时,一张不起眼的红纸吸引了我,“记者团面试”。随后就去试了一下(因为我认为自己写作基础不好),经过层层考核,最后顺利通过,成为其中一员。刚开始我是宣传部干事,一学期之后,我转到新闻部,一直到现在。回顾这两年的记者经历,使我产生了一种“爱恋”之情。期间,我参加了校内各活动的报道撰写,经历了各种活动的采访工作,也曾受到三明日报记者刘久平的悉心指导。我文采方面不是很好,但我喜欢写,积极投稿,于2007年6月份被评为“优秀大学生记者”。现在我是新闻部副部长。记者团,我为之付出了很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热爱记者团这个家园,真诚地希望她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学院一颗璀璨的明星。下面我对记者团目前的现状作个简单的剖析和几个小小想法。首先,记者团存在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目前,我们学校从事新闻的学生很少,除了几个校报记者外,其他几乎是没有,所以我们这个团对及时宣传、报道学校各类活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动态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记者团走到今天,也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当前的氛围,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秋天里的湖水,很平静,除了几条鱼在上面游以外,其他的都潜伏着。大一的同学习惯于等待,等待上级给他分配任务;大二的很多同学还在琢磨,在琢磨中观望;大三的同学已经失去了热情,即使想有所作为也感叹夕阳。当然,我说的不是全部,还是有大部分同学还是很积极的。其次,我提几点建议。第二,加强我们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个社团要长久的第1页共9页发展下去,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作支撑,记者团就是铁打的营盘,而我们是流水的兵,我们一届一届团友们走过的光辉足迹,所积累的优秀传统需要这些制度去传承。第三,进一步壮大我们记者团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我们学校还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有记者团这个组织。所以,我们在一如继往编好传统、常规《团学动态》的同时,着力于把它打造成为“引领校园文化和舆论的新空间”,开辟新的品牌言论专栏。例如:寻找校园思想先锋,开辟个人时评专栏,就当今校园内的大小事情对本校学生展开民意调查等等。最后,提点小小建议。尽早培养几名摄影记者。目前,我们记者团还没有摄影记者,造成很多活动的图片缺乏。如果我们团拥有摄影记者,既有利于团刊的图文并茂,也使记者团组成更加完整。这就是我。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既然想到站在这里,不管我是否被选上,我都会一如既往支持记者团的工作,也欢迎大家平常多callme,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我都会尽力帮忙的。最后,在我走下去之前,想把这幅图送给再坐的朋友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记者团越走越好,越走越辉煌。谢谢大家。篇二:大学生记者团团长竞选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我今天竞选的职位是新闻中心记者团团长。在记者团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期间有辛酸也有苦楚但是更多的是收获。踏入大学校园之初,怀着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我来到了记者团,开启了我大学生活的一段全新旅程。第一次听到记者团,给我的感觉就是神秘、高深。也正因为这样更加激发了我的挑战欲。经过两年的历练,培养了一定的写稿基础,曾经在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新闻网、新华报业网等媒体平台发表稿件,大二学年又有幸被推荐到新闻社记者部成为记者部的一名成员,但是我知道这些成绩远没有达到我的目标,我仍需继续前行,向更大的媒体平台“进军”。就我个人的理解,此次竞选并不意味着从一个执行者向管第2页共9页理者的转变,记者团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不可能放手写稿工作,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的一句话就是——在其位谋其职,很多时候都在反问自己,我花费自己大把的时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