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冲子的由来客店镇向北十五千米的袁台村五组,自回头山下的月池清泉向北延伸到与随县交界的背崖子,这十里冲就是干冲子。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草丰林茂,农家密布,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冲里一条清澈的小河穿冲而过,自山里流向山外,尔后破温峡流入了汉水。这小河的源头就在现在随州仙人洞上面的双门洞。那时小河的沿岸梯田磊磊,冲里住着几十户人家,过着男耕女织、自食其力,无忧无虑的生活。话说有一天王娘娘下界去看自己擅自下凡的七仙女,路经此地时,想考察一下人间民情,以知善恶。这王母娘娘化作一个老乞丐,背着一个竹背篓,拄着拐杖,衣服破烂,浑身上下脏兮兮的,便进得这山冲乞讨。刚进冲,她走进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两老,看上去已年过花甲之年,那女的坐在纺车前抽线,男的在一角劈柴。王母娘娘叩门站定,“您老行行好,给口水喝。”纺线的老太见是一乞丐婆子,不曾搭理,嘴里唠叨了一番:“热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如今,你老我也老,行动不便了,家里的水也少,你就走下家吧!”王母娘娘退了出来,心里直犯嘀咕,“常听说,人老心善,这老儿怎么连口水都舍不得?莫非我走的是干冲?”王母娘娘闷闷不乐地向冲里走去。走着走着,看见小河岸上的一块玉米地里有一个壮小伙正在给玉米除草。那玉米苗足有半人高,只见小伙子一会儿舞除,一会儿俯下身去拔那玉米苗脚跟下的草。又见靠田的那边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树脚下放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壶,里面倒有一些茶水,显然,这是那小子带来解渴的。王母娘娘上前讨水喝,“年轻人,你能给我一口水喝吗?”那年轻人停住手里的活儿,擦了把汗,回头一看,见是一个脏兮兮的老乞丐,也没理睬。“去、去、去、这里哪有水!”王母娘娘应了一句:“要是没有水,这么大的山冲不就成了干冲?”王母娘娘一直走到冲里头,见一农户家好不热闹。高大的宅院,四面彩旗飘飘,唢呐声、锣鼓声阵阵入耳,忙碌的人进进出出。王母娘娘一打听才知道这是这里有名的索员外给自家儿子办喜事。这索员外颇爱面子,十里八乡来道喜的人皆有来头,也很讲究。这会儿家中正炊烟四起,主管先生正张罗着开喜宴。王母娘娘心想,这讨水不成,在这儿讨口饭吃应该没问题吧!边跌跌撞撞地走进了大门,这索员外一看,来的是一个背着竹背篓,浑身脏兮兮的老叫花子,心想:如今这排场,哪里能容得下这样的人。便不由分说让仆人将其赶了出去。王母娘娘好生难受,生气极了,“你这吝啬的老索,竟是这般待我,我叫你住黑湾,饮脏水、守枯地。”说完将手在空中一挥,那索员外家的屋顶上乌云密布,周围的光线十分黯淡,老天一下子黑了,家中的客人都十分纳闷。这王母娘娘算是略施法术,给了索员外一个危险的信号。她来到河边把竹背篓放下来,坐在河边的一个小石板上,心里十分不快,卸下了乞丐的装束准备回天庭。王母娘娘在离开此地时,心一横,口里念道:“背篓背篓把水挡,河干涸,土干红,石干白,口口堰塘都开裂。这一带的人不行善事,我要让他们吃尽苦头,方思悔改。”说完登莲花仙台,拂袖而去。话说索员外家中的客人,突然看到四周黑沉沉的,以为是妖道施法,故意坏那索员外家中的喜事。只有索员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那老乞丐使得招术,便急忙吩咐下人快去把那老乞丐找回来,请她到家中好生款待。下人们寻到河边,哪里见到人影。只见一个竹背篓放在河边,还有一堆乞丐的臭衣服,放在一块小石板上。索员外用拐杖把那衣服一掀,奇怪的是那堆衣服就飘飘然的飞了起来,竟然变成陡峭的大山把他的家围了大半圈,竹背篓也倒在河中,变成了一道山崖,横卧在小河上。从此,这条小河干涸了,这十里山冲地黄了,山上的石头微白,大大小小的堰塘也装不着水了,百姓的生活再也不如从前。久而久之,干冲子的名就叫到现在。那竹背篓变成的山崖就是现在这里与随县分界的背崖子,背崖子的东边就是黑湾当地人们为了记住这个教训也把黑湾背后的山取名叫山冲悔。后来有一个放牛娃看到王母娘娘放衣服的那块小石板很光滑,很别致,就抱了回来放在屋中,就变成了现在长在五家湾一屋中的“藏龙卧虎石”。人们吃尽了苦头,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面也学会了善良。现在在我们客店山区不管是谁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