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事业与公共事业事业:所谓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兴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兴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qizhong)民办非企业: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的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公共物品:是完全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qizhong)私人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事务:是生产物品的活动。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即公共事务是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即准公共事务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准公共事务具有如下特征:公益中介性,盈利中介性。公共事业的内涵:所谓公共事业就是社会的一些组织和部门为满足社会群体需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从事准公共事务、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qizhong)公共事业有如下特征:准公共性(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满足社会群体需要”非营利性。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内涵: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原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公共事业组织在中国应当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教、文、卫、体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志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qizhong)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1、非政府性2、服务性3、沟通性4、非营利性5、自主性6、专业性。(qizhong)行业协会的四大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第三部门及特点: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和国际上的第三部门最为接近。凡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的组织可以被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本质上是公共事业组织上的内部的一种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1公共事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区别:(qizhong)1,从管理的目的看:公共事业管理主要目的是社会公益性,而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达到盈利的目的。2、从管理的运行轨道看:公共事业管理整个过程都受到法律限制,而企业管理中法律在其活动中仅仅只是一种外部的制约。3、从物质资源来源看:公共事业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部分来自于收入有时候也部分来自政府补助。企业管理中,主要来自于投资回报。4、从绩效评估看: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的绩效评估则强调经济效益。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管理方式不同;行政管理内部实行等级制,公共事业管理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通过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为社会服务。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就是依法行政,是一种间接性管理。而公共事业管理是一种直接性管理。管理的独特性和非独立性不同;公共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性。阶级性不同:行政管理首先应该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公共事业管理则是反映社会结果长期历史发展后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内涵:公共事业管理学是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