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自卑心理初探当今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与其职业相联系的自卑感。众多中青年教师不安心工作和众多青年学子不愿踏入师门的事实就是其突出表现。这种自卑感,不仅有损于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从而降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感召力;而且有损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异化其教育行为,进而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使教师们从自卑中走出来,进而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教育工作,本文试图对这种自卑感的本质、表现、影响及对策进行初步的探析。一、什么是教师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感情。教师作为从事一种特定职业的人,既会产生社会上一般人所可能有的自卑感,也会产生与其职业相联系的自卑感。我们这里所探讨的正是后者,是指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与别人的职业相比较,觉得自己的职业或职业的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感情。它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这里的“别人”是指与自己条件相同或比自己的条件还差,但从事其它职业的人。其次,“觉得”尽管是指主观感受,但当今教师们普遍地“觉得”,那就应该是客观存在。第三,只有优秀的人(除智力极低下以外的所有人)才会为不如人而苦恼。教师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常优秀的人(知识分子之一部分),因此,他们更容易为不如人而苦恼。二、教师自卑感的各种表现1.对经济收入低的自卑感。教师不仅工资收入低,而且实物获得少。清贫乃至寒酸几乎成了形容教师物质生活的专用语。教师们为不能过上和他人一样富裕潇洒的生活而苦恼。对于中青年男性教师来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妻子不休地唠叨,自感身为男子汉,却无力养家糊口,其苦恼尤甚。一些目睹过老教师清贫生活的青年教师,想到自己的将来甚至不寒而栗。另外,经济问题牵涉到教师的体面问题,也会招致自卑感的产生。这种自卑感使一些家境困难,摆设寒酸的教师,总会找理由拒绝学生到自己家请教。2.对地位低的自卑感。时下社会上真正能瞧得起教师的人不多。在一些人眼里,老师在政治上与社会上被看成是无能者。而且由于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在一些人眼里又被看成孤陋寡闻,不通人情世故。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教师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欲望是难以实现的。这样,教师必然避免与一般人交往(被认为是清高,实为自卑),在教室里对待儿童则俨然一国一城之主,以图忘却其社会自卑感。值得深思的是,目前我国学校内部教师与管理服务人员地位的倒挂,更使许多教师难以忍受,以至于不少优秀教师宁愿在学校里去干会计、保管、事务或某一科室的干事。3.对办事难的自卑感。当今社会无论办什么事,都得找门子,拉关系,进行互惠交易。而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用来与人交换的资本,因此教师出门办事难,甚至在学校内部办事也不易,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从而使许多教师寒心、伤心,苦恼不已。4.对住房挤的自卑感。教师的住房不仅挤,而且改善难,农村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甚至没有自己的专门住房,当眼瞧着其他行业的熟人纷纷迁入或买或建的新居时,教师们怎能无动于衷呢?5.对婚配难的自卑感。在城里工作的中小学男性教师,找一个满意的对象很难。而工作在农村的中小学男性教师,几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对象,连农家姑娘也会对他们敬而远之。就是乡下的女教师,其婚姻问题也往往困扰着她们。她们不大甘心嫁给教师,可其他职业者又嫌她们工作不在城里。总之,中小教师们,尤其是男性教师为婚配难而苦恼着。5.对工作苦的自卑感。教师工作之苦,可谓世间之最,表现在①劳动时间长,思想负担重;②复杂。世间万物之中人的灵魂最复杂,世间万事之中恐怕没有比塑人的灵魂更复杂的了;③周期长,见效慢。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劳动的成效;④活动范围小,局限于四堵墙内,且对象又是孩子,因而对外部精彩多变的世界了解不够,自然难以适应;廖佳成老手。若是其他行业,干上几个年头就可成为该行业的老手。可是积有二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其教学效果未必能比刚毕业的新手好。原因是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经验而且取决于热情,即能否保持蓬勃的朝气,倾注爱和热情于教育事业,若失去朝气,以惰性对待儿童,教学效果就不好。教师工作如此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