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就每一个孩子》思录1、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思想重在落到个体,特别是弱势个体。2、学生需要时间,而不是压力。把时间还给学生才是最重要的。3、差点排名法,给每个孩子成功的机会。4、终身学习,与自己竞争。5、基础教育不应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丛林法则,因为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权力。6、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只能陪小孩稳健的起步,适才适性的前进,冲刺是小孩自己的事。7、不要让小孩感到目标的实现就是希望的终结。8、自主研习,启发思想,相信学生,学生自己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鼓励学生运用更多思考模式。9、研究型的训练,才能使教师拥有自我提升、更新的潜质,自我发展成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10、沟通比评量更重要。11、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1)能面对“改变”且活在改变中,能应对学生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社会的变迁。(2)观察力、感受力、预见能力、研究能力。(3)与学生、家长、社会团体等交流能力。(4)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协助学生脱离困境、学习障碍、沦入边缘化等能力。(5)促进国际合作及多元化融合的能力。(6)教师必须肩负起主动影响社会脉动的责任。同时协助学生学习评估情势并作出决策的能力。(7)老师是学校发展新构想和教学自主的核心人物。(8)宽和、耐心、同理心。12、老师,才是关键。重塑教师能力,终身学习。13、教师的使命:协助不同的学习者都学得更好,而不是制造更多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M型化现象。14、孩子们的长大与成长中各种随之而来的现象,犹如大自然界生命演化一样正常平实。15、教育要让一切回归自然,减去那些“形式”,要去除伪装后附和在教育上的“良好愿望”。要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的关注教育个体。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教育,还给学生,做协助工作,真心交流,深入沟通,解决问题。协助、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总比评比、指责、表扬、奖励和绩效工资要人性化且更有效。教育最终要落实到人,落实到人头,真正以人为本,而不是为了升学率或及格率。比率的问题是一个占有分量的问题,也就是有些学生可以不教好,甚至放弃,但是又没有说放弃哪一个,所以被教育者就不好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