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开创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新局面正确把握未来形势,科学判断发展阶段,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紧紧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开创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新局面。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湖州经济社会转型的双重考验,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着力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均实现比‘十五'末翻番,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700亿元,超过‘十一五'以前历年来的总和,加快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经营逐步扩大;先进制造业较快发展,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增强;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结构日趋合理,新型业态不断凸现。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第1页共33页2005年的9.9:54.7:35.4调整为2010年的8:54.9:37.1。城乡统筹走在前列。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投入使用,对外交通更加便利,城乡生活和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趋丰富和完善,城市化率五年提高9.6个百分点,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影响日益扩大。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5万元和1.3万元。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企业养老保险人数年均增加4.5万人。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增强,平安、法治湖州建设取得新进展,‘平安湖州'建设实现‘三连冠'。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湖州和长兴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文化、卫生、行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顺利。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金融创新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新增上市公司8家,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0家。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0亿美元,质量明显提高,对外贸易突破200亿美元。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主要水系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保持优良。实践表明,‘十一五'时期是湖州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不断创新发展举措,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的五年;是湖州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湖州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二节发展环境第2页共33页‘十二五'时期是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关键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有利于我市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