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铁骑兵》第一课时导学案VIP免费

《铁骑兵》第一课时导学案_第1页
1/1
2013-2014学年度(下)八年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审核:审批:编号: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铁骑兵》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2、研读优美流畅的语言,体味真挚、深沉的感情。3、体会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完成导学案。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3.班内交流,明确答案【学习重点】迭起的悬念,优美的语言。【知识链接】:背景:百团大战,1938底,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党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八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设置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走近作者】杨朔(1913年~1968年),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蓬莱城里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1937年参加革命,开始文艺创作。1939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铁骑兵》。1956年后,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有《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等优秀文章。【课前预习】掌握生字词:重()阳汉奸()陨()落左腮()没()到勒()转脸颊()骚()动掷()弹筒老巢()驻()兵【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二、整体感知:1、思考:《铁骑兵》和《小兵张嘎》哪方面有相似之处?2、讨论:找出文中表现八路军勇敢机智的句子。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4、交流:文中作者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悬念:作用:、【反思小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铁骑兵》第一课时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