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讲话稿同志们: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班今天开学了。这次培训班,是根据中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县委决定安排的,机会难得。各位支部书记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处在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最前沿,责任重大,工作辛苦。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位支部书记,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农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村级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稳则大局稳,农村安则天下安。全面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最佳着力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第一,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国际国内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农村经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但无论通过哪种途径解决,都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离不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当前,一些地方矛盾问题复杂,宗派势力严重,信访对象较多,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还没得到根本性解决,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社会管理没有跟上。第二,加强和创新村级社会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加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各种要素也加快由静态到动态、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各个领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农业第1页共12页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加快,生产资源整合加速,特别是各种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大量涌现,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农村社会管理对象更加多元。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的分工分业不断细化深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村社会管理的范围和领域拓宽、涉及环节增多。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家庭经营情况看,既有纯农户、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也有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者、自主创业的企业家。不同农户经营项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此外,一些农村也有不少外来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大大增加了农村社会管理的难度。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的意愿也不断增强,希望更多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要求日趋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维护农村和谐稳定,都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第三,加强和创新村级社会管理是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村级社会管理是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服务和管理,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都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由于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分配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城市与农村、工人与农民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村级社会管理,减少和化解各种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农村社会矛盾,让发展带来的增量利益为农民群众所共享,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真正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第四,加强和创新村级社会管理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与农村社会阶段变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目前,第2页共12页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农民身份转换、农村产权和债权债务问题,如何构建新的社区管理架构,都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