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大学相关条例,结合本所实际修订本方案。一、培养目标研究所是我国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综合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其战略任务是开拓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集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海洋能、固体废弃能、地热能、微能源系统、先进燃烧、空调制冷、有机材料和能源战略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研究所致力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或学科领域培养创新人才。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2、博士研究生在本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2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1、培养类型博士研究生按照招考方式可分为公开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三种类型。2、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基本学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第四学期经转博考核通过后,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学习、培养阶段。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直接攻博研究生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三、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在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审批通过的学科专业下培养博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如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研究方向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A1工程热物理080701A11微尺度能源转化机理及系统A12高效清洁燃烧理论与技术A13深层地热开发和利用3A14天然气水合物高效转化A2热能工程080702A21固体废弃物高值化转化A22生物质燃料制备与转化A23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管理A24制冷空调与热泵A2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A26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微电网A27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A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A31海洋能利用B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B1化学工程081701B11生物质化学转化B12天然气水合物与化学反应工程B13化学蓄能、制氢与节能过程B2化学工艺081702B21生物质精细化工工艺B22天然气水合物反应工艺B3生物化工081703B31生物质生化转化B32能源与环境微生物工程B4应用化学081704B41功能材料及应用B42新型光电材料4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或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写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其本人的特点和科研论文工作需要,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依据,导师应按培养计划做好培养工作,培养计划应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科目和学分、学位论文选题的可能范围、达到目标以及时间安排做出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应在入学三个月后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五、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5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