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为民宗旨践行核心价值讲话构建和谐场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创新场所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创新场所管理,构建和谐场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极端重要的工作。影响构建和谐场所的因素很多,但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忠实践行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牢记宗旨,忠诚为民,建立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作为一个政治处主任,在如何为民上,在如何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在如何构建和谐场所上深有体会。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思考。构建和谐场所,必须牢记宗旨,理念为民胡锦涛指出,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的历史经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温家宝视察河南时曾说:让河南人民生活得更好,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让河南人民生活得更好,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中原经济区发展有真正的动力。归根结底,我们执政也好,发展也好,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构建和谐场所,必须牢记宗旨,理念为民。树立为民理念,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时、处处、事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树立为民理念,就要筑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民生优先,民权优先,民利优先,为民执政,为民发展,为民服务,为民解难,以为民统领一切工作。构建和谐场所,必须牢记宗旨,真情为民我们要牢记卢展工书记为民是本质,为民是根本,为民是责任,为民是标准的要求,切记为民不是作秀,为民不是恩赐,为民不是形象,要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从思想深出解决权从何来、第1页共5页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切实解决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问题,真情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构建和谐场所,必须牢记宗旨,真情为民。真情为民,就要端正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执政为民,执政是手段,为民是目的,执政的目的是为民,为民的目的不是执政。个别领导为民不是真情为民,作秀的有之,树形象的有之,捞政绩的有之,是人民群众极为反感的,应予坚决鄙弃。真情为民,就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情实意地出实招,办实事,办好事,着力为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着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见实效、得实惠。真情为民,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贯穿服务人民群众全过程,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构建和谐场所,必须牢记宗旨,问需为民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为民必须着眼人民群众的需要、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满意,才会拥护,才会高兴,才会赞成,才会答应。否则往往是办了好事人民群众不理解、不领情甚至怨声载道。构建和谐场所,必须牢记宗旨,问需为民。问需为民,就要在做决策、定政策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问需于民,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正弄清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纾困解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第2页共5页问需于民,还要转变观念,从为人民群众做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