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QP/JS.011-201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管理程序版号:第六版修改:0第1页共8页1.目的:为了规范本机构开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工作和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更好的对本机构的测量结果及质量进行评定和表示,为被测产品符合相关要求结果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机构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活动。3.职责:3.1各检测领域项目工程师/测试经理负责该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编制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3.2科技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审核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3.3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批准。3.4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发放和控制。3.5各领域检验工程师及以上级别检验人员负责评定和报告单次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4.要求4.1本机构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编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在用户有要求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当测试方法中有规定时和CNAS有要求时(如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规定),检测报告必须提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术语和定义见附录A。4.2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对象,本机构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4.3各领域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之前,应制定相关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4.4各领域对所采用的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己设计和研制的方法、超出预定使用范围的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标准方法重新进行确认时,其中应包括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编写审核批准实施日期陈钧刘国荣谢浩江2013.06.014.5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时,实验室只要按照该检测方法的要求操作,并出具测量结果报告,即被认为符合测量不确定度相关要求。4.6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定,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同时应确保测量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使用户造成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4.7本机构理解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a)检测方法的要求;CVCQP/JS.011-201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管理程序版号:第六版修改:0第2页共8页b)用户的要求;c)用来确定是否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误差限的宽窄。4.8为了便于用户比较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一般应用,扩展不确定度应对应95%的置信水平。在表述实验室的能力时,一般采用最佳测量能力,即根据日常检测系统,被测样品接近理想状态时评定的最小测量不确定度,在检测报告上出具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4.9在计算设备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时,应采用设备说明书上相应的允许误差。4.10在报告最终结果时,如果需要对不确定度进行修约,通常按四舍五入的修约规则进行。特殊情况时,可能要将不确定度最末位后面的数都进位而不是舍去。4.11在报告最终结果时,测试结果应修约到与它们的不确定度的位数一致。5管理程序5.1各检验岗位人员应积极参加必要的测量不确定度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5.2各检测领域项目工程师/测试经理负责该检测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检测项目,均应建立测量模型,识别和确定不确定度来源和分量,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流程见附录B检测实验室不确定度评估指南见附录C。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案例见《QP/GF.037-2002电器检测不确定的若干案例》。5.3项目工程师/测试经理负责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检测项目编制文件化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除非本机构已有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文件可供直接应用,如已有的通用项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文件可供直接使用。5.4本机构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文件统一命名为《XX产品XX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则命名为《XX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下统一简称为“评定方法文件”)。评定方法文件应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便于检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