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中试部在华为及华测的发展一.中试部在华为的变迁华为的中试部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当时的质量问题太多1994年前后,华为自主研发的通信设备越来越多,但是这个时候产品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生产、用户安装的问题也很多,为此,1995年,华为成立了中试部,走过了一段独特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95-1996年):质量是测试出来的一开始成立了30人左右的中试部,下设试制部和测试中心。试制部负责进行产品试制,培养人员,着手解决最紧迫的产品质量问题,深化对中试工作的认识;测试中心包括硬件测试部,软件测试部,测试实验室。通过开展试制和测试工作,显著改善了产品质量,积累了初步的中试方法和流程。到1996年,中试部人员扩充到约300人。但是,产品质量任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产品批量生产中发生的制造质量问题。第二阶段(1996-1998年):质量是测试和制造出来的华为意识到仅仅提高设计质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制造质量。为此,在中试部增设了以下部门:工艺实验中心:负责新产品工艺设计,重点是电加工,装配工艺:装配研发中心:负责生产所需测试装配及其自动线体的研制、引进和集成物料品质实验中心:为批量生产的物料质量提供技术支撑BOM中心和技术文件中心:划归到中试部并提高这两个部门的级别,抽调测试和研发工程师加强BOM和技术文件管理部门在这个阶段,产品中试形成了初步体系,能力大大加强,若干重点产品和部件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到1998年底,中试部已经有700多人,而当时华为中央研究部(负责产品研发,软硬件单元及集成测试)是1800多人。但是,总体而言产品质量仍然不高。问题在于产品质量控制仍然是“事后控制”模式第三阶段(1998-2003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华为从1998年引进和实施IPD项目,中试部也开展了大规模的中试流程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包括建立了工程设计环节,事先职能线和产品线的矩阵管理。中试工艺和测试部门开展产品可安装性、可维护性设计工作;测试中心重点建设了产品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中试各项业务领域普遍对外合作。2000年以后,中试部人员达到1000多人,中试业务和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转产周期显著缩短。第四阶段(2003-):质量是流程决定的经过5年的努力,到2003年,华为IPD流程已经全线贯通,产品质量在严密和严格的流程中得到控制和保证。中试部的各项业务活动已经融入到IPD流程中,中试部座位一个单独的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已经不大。各项业务活动可以分别划归相应的资源部门,有这些部门对这些业务进行继续建设和优化。为此,华为做出了解散中试部的决定。其下属部门归属如下:测试中心按产品划归各产品线,加强各产品的测试中心专业实验室、工艺实验中心整合为华为研发系统的整机系统研究部,作为一个公共平台部门物料品质实验中心的元器件可靠性只能划分到研发系统的中央硬件部,供应商选择,----------------------------精选资料认证等职能划归供应链的采购部门装备研发中心划归研发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研发部门数据管理中心划归研发系统的运作管理部门试制部划归供应链系统,整合生产工艺等职能后成为新产品导入部至此,华为中试部作为一个部门的使命宣告完成。二.中试部在华测的发展及现状1.发展过程华测的中试部同样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太多。2004年华测公司成立,作为行业内生产国产GPS生产,研发领跑者,华测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方向:做专业的GPS产品,为全球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产品线也一度从单频接收机双频分体机双频一体机双频双星一体机单频GIS手持机等等。产品系列和型号也逐渐丰富。但是在生产、用户使用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产品返修率一直居高不下。为此,华测于2009年成立了中试部。2009年3月,中试部成立。当时人员有4人,明确了部门的职责,包括:电子元器件质量的验证、新产品及设计改进产品的测试、生产工艺问题的解决。在此期间,制订了初步的工作流程、考核体系。当时的业务能力很弱,没有独立开展业务的能力。需要测试部,研发部和生产部的配合,处于摸索阶段。2009年8月,测试部解散,将测试部部分职能和中试部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