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生活的变迁单元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是建国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是建国后至今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949年—1952年:政权巩固时期(建国初期)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过渡时期)1956年—1966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1976年—1978年:徘徊时期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一)建国初期(1949-1952)★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恢复经济成为当务之急;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摘自课本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资本本国封建势力没收土地改革(二)过渡时期(1953—1956)★主要任务: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成功探索)(1)、条件:①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②国民经济形式的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2)、时间:1953年(3)、内容:“一化(主体)三改造(两翼)”什么叫过渡时期?是指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什么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把解放初期建立在多种所有制基础上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成建立在公有制(包括全面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2、一五计划的实施(成功的探索)(1)、时间:1953-1957(2)、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P82(3)、成就P83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的标志结合课本结合课本8383页“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页“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产业结构和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产业结构和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重工业为主,交通运输和轻工业共同发展重工业为主,交通运输和轻工业共同发展东北地区重工业,中西部新兴工业东北地区重工业,中西部新兴工业地区分布:地区分布:•总路线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一五计划是总路线的具体实施和重大步骤☆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1)原因:①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②为了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时间:1953-1956(3)内容(方式)◆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3、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成功探索)◆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途径:从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途径:手工业合作社运动途径:利用——限制——改造(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举例:国家资本主义举例:某私人帽厂,年产量400顶帽子。政府要进行改造。•1、政府订购200顶。由于战争刚结束,资料短缺,政府提供原料;•2、政府订购400顶。企业只为政府生产,不考虑销售•3、政府订购800顶。企业无生产能力,政府投资51%。•4、政府出钱购买资本家剩余资本。(全部卖给国家)(1)原因:(2)时间:1953-1956(3)内容(方式)(4)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过渡到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成功探索)(1)原因:(2)时间:1953-1956(3)内容(方式)(4)实质:(5)评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是对马列主义的成功运用和发展;◇改造过快过急◇没有认识到公有制下多种所有制的作用3、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成功探索)(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956-1966))☆主要任务: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时间:1956年☆主要内容:确立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1956-19666))☆主要任务: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2、主要失误:☆表现:主要是左倾错误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