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搞好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保证。作为教师,应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从“苦学”、“厌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只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自主学习,努力营造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伟大的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还这样评价自己:其为人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以说,一个“学”字,揭示了孔子成为至圣先师的全部奥秘。中科院院士、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也谆谆告诫青少年学子: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学习越早越好,但永远不晚。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以人为本,强化参与。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都不可能产生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消除畏惧紧张的心理,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议、敢于参与,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前提下课上经常组织学生讨论,变“讲”为“导”,让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吸引学生用心学习的关键一环,教师若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就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从而使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探索,有了这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便产生了学习探索的动力,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三、开展合作学习,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合作学习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群体协作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还必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的民主作风、亲切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在合作教学中升华综合素养。在自由的空气中,心情才能放松,思想才能灵活,形式多样而灵活,课堂气氛不死板,变化才能富于美感;有民主的作风,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有自己的思想,师生间关系亲密了,上课气氛自然就活跃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增强了。四、解放束缚、激疑质疑,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古人云“读书贵有疑“,有疑问就有了思维的起点,敢问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所以,课堂上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允许他们讲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甚至是滔滔不绝,教师要把自己置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给学生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以上乐学情绪培养途径的实施,学生对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学为乐,学做真人;以学为荣,学为君子。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从“好学”走向“乐学”,真正做到“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