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文汇路小学:崔秀婵【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课《安塞腰鼓》。【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积累,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体验,质疑问难,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品析语言,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感受课文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教学类型】新授课合作、探究。【教学手段】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可以是视频、音乐、文本等等)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齐读、正音。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学生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瞳仁恬静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二、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2、教师出示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音乐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三、导入朗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说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那么文章究竟美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寻美比赛。(一)先就课文的内容找。并用“_________美,你看,________”的句式表达。分组朗读,并找出美点。由小组推荐发言人有感情地读出。(二)品味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要求用“________好,好在________”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四、局部雕琢、品味语言。1、分组研读课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辞方面的特点。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所帮助。2、语言品析。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各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例句,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多让一些学生发言,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若学生品析有困难,教师可作一些示范。语言品析应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不要随意拔高。五、分类积累、巩固品析。按照前面学习的品析的方法,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赏析的文字。可从以下方面去摘录:1、美词(含新词汇)。2、词语排比。3、句子排比。4、段落排比。5、比喻句。六、延伸写作。播放一段其它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象,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七、作业练习1、背读文中的雅词、美句、精段,归纳积累本课所得。2、利用本节课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个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