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挪威舞曲》丹徒区黄墟中心幼儿园张棋玉教材分析:《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结合故事、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活动目标: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体验参与、创造和表演的快乐。2、借助故事情节,仔细倾听,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玩耍、游水等动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录音机,自编故事,图谱。2、鸭妈妈头饰。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体验参与、创造和表演的快乐。难点: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玩耍、游水等动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活动过程:一、幼儿欣赏音乐(播放《挪威舞曲》)。1、师:今天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2、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自由发言。3、现在请你们再来认真欣赏一遍,看看你这次你能听出音乐中有几段乐曲。二、教师讲述故事1、教师小结,引出故事。“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一起听老师来说一说,听完后你就会明白这里面到底有几段乐曲了。”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到池塘里1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不一会儿,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教师在《挪威舞曲》中讲故事)2、现在你们都听出来有几段乐曲了吗?三、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1、幼儿欣赏音乐第一段。(1)引导幼儿创编第一段动作——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请部分幼儿将创编的动作上前演示)(2)幼儿带上创编的动作表演两次。(提醒幼儿可以加上早晨起床洗脸、刷牙等一系列的动作来进行表现。)2、幼儿欣赏音乐第二段。(1)我们现在来听听接下来的这段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2)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你会用怎样的动作蹲下来一动也不要动呢?(3)师:来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一动也不动,直到风停。(跟音乐表演两次遍)3、幼儿欣赏音乐第三段。(1)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三段:你觉得第三段和前面哪段音乐一样呢?(2)师: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玩,来学一学他们。(3)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学一学他们快乐的样子。(跟着音乐表演两次.)4、教师小结该曲子的结构特点。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这首曲子的特点就是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中间一段不同我们把它称之为ABA结构的乐曲。四、分角色跟音乐进行游戏。1、老师扮演鸭妈妈和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在第二段刮大风的时候要一动不动,直到第三段音乐响起时才能动2、请一名幼儿扮演鸭妈妈,一名幼儿扮演大风,教师和其他幼儿扮演鸭宝宝游戏。2五、结束延伸: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幼儿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走出教室。)活动反思: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能够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的欣赏经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愉悦幼儿的情绪,启迪幼儿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整个活动,我通过完整欣赏——故事导入,分段欣赏——感受ABA曲式创编相应动作,完整表演——用肢体动作表现,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体现了层层深入欣赏的模式。《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