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部分生字,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回”。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在诵读中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2.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出示两幅松树图,贴在黑板上)你们认识它们吗?(板书:松树)“松”是一个生字,谁能读准它们的名字?(读时强调:松是平舌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看老师把它送进田字格,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我写松:横-竖-撇-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3.小朋友,请你仔细瞧,比一比这两棵松树,你发现了什么?是呀,这棵矮的松树是小松树,这棵高的松树是大松树。(补充板书:小松树、大松树)“小”和“大”是一对什么词?指导读4.有一天,小松树看到了大松树,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补充板书: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引读:小松树和大松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第8课,今天啊,老师想露一手,跟小朋友们比试一下读书的本领。师范读。读后引导评价:老师读得好不好?好在哪?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2.下面请大家练读课文。注意:生字别放过,语句要通顺,口到眼到心要到,读书姿势要记牢。能做到吗?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1)读一类生字新词。(出示生词)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松树多高你呢回答伯伯孩子爷爷托起来)指名读,师讲解松/松树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回/答(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孩/孩子爷/爷爷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托(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2)出示二类字词(摸着惭愧低下头一棵喂)指名认读,齐读,开火车读。(去掉生词拼音)这次我们的识字小帮手把拼音撤了,再来试试。指名认读(3)刚才,生字娃娃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指着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这一段里还有一对反义词,你们能找出来吗?看来小朋友们都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说些什么呢?大松树又是什么表现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节。●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节。4.读了那么多遍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填好它。出示填空:山上有一棵(),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比小松树()多了。小松树能看得远,是()把他()的。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老师见了真想也到山顶上去看看周围的景色,我先来问问小松树吧!喂——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都能看到些什么啊?(生回答)2、师:是啊,小松树站在山顶上,黎明时分,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中午,看到山下万紫千红的春天;傍晚时分,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怎么样?【第二自然段】1.是呀,小松树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可得意了,它转过头看了看山下的大松树,便对大松树说——(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2、谁来读读小松树的话。要读好这句话,必须读好这三个生字。(红笔显示:喂哇呢)谁愿意来读一读?老师用红色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