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案1景泰蓝的制作【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有详有略z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2.学习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3.体会本文语言平实的特点。4.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学习以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以及有详有略、逐层说明的布局方法。一、基础梳理1.文体知识——说明文(1)定义: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2)分类:(1)按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2)按语言风格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3)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一是顺序(多用于介绍建筑群或画面);二是顺序(多用于说明程序);三是顺序(多用于阐释性的说明)(4)说明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5)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列图表和摹状貌。(6)说明文的语言(1)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征,是说明文的科学性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准确首先体现在对概念的限制上;其次,准确还体现在恰当地选用一些表示估计和推测的词语作为限制性词语;再次,准确还体现在数据的使用上;第四,准确还体现在词语的搭配上。(2)说明文一般追求用语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是对语言的量的要求,尽可能做到语言经济;“明”是对语言的质的要求,即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作者意欲传达的读者最需要的信息,并做到明了、明确。首先,简明是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其次,简明还体现在句子的结构组织上,通过组织好句子结构,在内容上体现说明的顺序和主次,在结构上实现上下文的承接和连贯。再次,简明也体现在合理的运用概括性的表达上。(3)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言要求准确、简明。但有些情况下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2.文学常识(1)作者——叶圣陶,名,字,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作家。他是文学研究会的著名小说家,长篇小说《》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2)景泰蓝——又名珐琅,起源于元朝时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故称为景泰蓝。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3.字词铁砧粘贴玷污作坊蘸水譬如缂丝掐丝白芨浆剥落剥皮釉彩铀珐琅铁臼椴木铬镀踱硒栖哂和着水和面曲高和寡二、文章结构与内容1.本文属于说明文,抓住了景泰蓝的特点介绍了景泰蓝的道制作工序,分别为:、、、、、,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和两道工序,全文以为说明顺序。2.文章怎样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的。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3.为什么对掐丝和点蓝介绍详细,其它较简略?(1)这两道工序最能体现景泰蓝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的最复杂、最精细的主要工序。(2)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3)两道工序是制作特有,不为人熟知。其它工序因为不是景泰蓝特有,又比较简单,所以只是简略交代。4.本文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说明效果。5.举例分析文章如何体现遣词准确,造句严谨的语言特点?首先是文中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工艺术语,如“掐丝”等。其次是用词准确,如“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一般”强调了是一般情况,也有特殊情况。再次是文中多处使用一些平时的口语,使介绍通俗明白,也使读者有亲切感。三、课文主旨:文章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