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法概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抵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个人所得税法的定义010203定义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个人所得税法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意义个人所得税法的发展历程起源与发展当前状况目前,个人所得税法已经成为中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所得税法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改革和完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法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纳税人范围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仅就其来自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纳税人的分类按住所分类按所得来源分类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到45%。财产租赁所得0102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偶然所得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所得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所得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所得以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税率综合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010402050306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例税率例税率率计税依据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其他所得计算方法综合所得计算方法经营所得计算方法其他所得计算方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根据具体税目和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减免项目01020304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抵免项目社保和公积金租金支出。捐赠其他符合规定的支出减免和抵免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自行申报审核认定纳税人需自行在年度个人所得税申报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报的减免和抵免项目进行审核认定,确保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减免和抵免项目。公示公告执行调整税务机关将审核认定的减免和抵免结果进行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纳税人根据税务机关公示公告的减免和抵免结果,在次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调整。征收方式代扣代缴自行申报委托代征征收程序01020304扣缴义务人根据核定的应纳税额,向纳税人收取税款,并及时缴纳给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根据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报告表及相关资料。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核,并核定应纳税额。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缴纳的税款进行入库处理,并出具税收缴款书。征收机构和职责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税务代理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不足010203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税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纳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纳税服务体系不完善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不足纳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对策和建议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提高税务人员素质优化纳税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