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肥东县龙城中学丁守兰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和反抗心理两个方面。新闻中多次报道初中生伤害老师的事件,造成这类伤害事件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我们班主任老师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如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才”两方面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在中学生中,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过敏倾向、逆反心理、自责倾向及学习焦虑等。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那么,在班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教育专家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新型的班级人际关系表现为:学生热爱集体,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为此,我着手抓了如下两个方面:1、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班主任是否关心和热爱学生,主要受其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师生之间就要多接触。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和爱护他,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随之消除,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班级稳固向前发展。2.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契。对此,我教育学生要倾注对同学全心的爱,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同学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同学,并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二、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现在不少农村的孩子家长进城务工,他们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也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因为情感问题闹离婚,他们的孩子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从我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来看,往往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最为重要。为了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我准备了一个“家校联系本”,让家长和学生把想要说的话写在联系本上。现在又很多学生不知道家长对自己的关怀与付出,他们感受到的只是家长的严厉管教和唠叨,由此引发了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家长联系本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和良苦用心,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减少很多不稳定因素。一个学生家长这样写到“孩子,看到你目前无所事事的样子,妈妈心理很难受。我知道这不能全怪你。我和你爸的感情问题影响了你的学习,给你的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妈妈再苦,总希望你能学有所成。孩子,对不起,责任在妈妈,妈妈愿意配合你尽快定下心来专注于学习。让我们共同努力。找回那个优秀的孩子。”孩子看到妈妈的留言受到很大的感触,渐渐的改掉了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变得爱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