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歌曲《砍田乐》小班音乐律动教学心得金秀县幼儿园陶菊柳《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小班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髂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先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幼儿园舞蹈教育使他们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这次有幸能够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瑶族民间幼儿音乐创编和教育活动渗透的实验研究活动,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针对小班幼儿来讲,让他们学会听音乐,根据音乐做律动,初步让幼儿对舞蹈活动产生兴趣。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音乐的理解有限,因此在小班阶段,选择的音乐应较肤浅易懂,节奏明快,内容清楚简单。所以这次参与的课题教学我选择瑶族民间歌曲《砍田乐》。在每天清晨或幼儿喝水的时间,让幼儿听音乐,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音乐中讲的内容。能够随着音乐哼唱,并鼓励幼儿边唱边拍手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从而对律动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幼儿:一、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瑶族歌曲《砍田乐》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田里瑶族同胞们在辛勤劳动,砍田基、犁田、挥汗等等劳动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二、让幼儿初步简单地模仿歌中的人物在田间劳作的各种动作,要求幼儿在音乐中作品形象的特征。如:农民砍田基的动作、擦汗的动作、休息时可能做的动作等。(有些动作允许幼儿自由想象)三、基本动作练习方向。教师可以把基本动作恰当有序地组织起来,编成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边说边玩。这样就易记、易学、易熟。例如,通过自编瑶族歌曲《砍田乐》,练习拍手、叉腰、点头、扭腰、摆头、伸腿、拍腿、招手等基本动作,让幼儿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做基本动作。又如通过歌曲《砍田乐》开场音乐练习眼手一致。有表情的教,懂得舞蹈的基本方法及眼律、表情的运用。四、引导幼儿观赏熟悉音乐旋律,感知动作特点,以引起幼儿对舞蹈表演的兴趣和愿望。1.让幼儿感受作品的整体情绪、风格和结构。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主题。2.引导幼儿分析作品的旋律特点,通过反复、仔细的倾听,鼓励幼儿伴以轻微的、有节奏的体态动作(如点头、拍手、跺脚等)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及段落的感受和理解。3.应启发幼儿感知作品的动作特点。在幼儿欣赏表演、熟悉音乐时,教师可以结合简单的语言提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发现。如“这个舞蹈由哪些舞步,哪些舞蹈动作组成?”也可以是“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你知道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吗?你能做一做吗?”使幼儿更好地感受、了解动作特点,更好地理解音乐旋律与动作,音乐结构与游戏玩法或规则的关系,更好地把握主题思想由此可见,律动教学是对幼儿进行早期舞蹈教学的首要途径,它通过动作来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孩子素质的任务,也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幼儿律动教学值得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让我们瑶族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中,使我们瑶家的幼儿能更多地了解我们瑶族民间艺术文化,让我们璀璨的瑶族民间艺术文化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