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学习资源1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2018自贡]下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反映的史实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2018南京]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A.创办民用工业B.任用维新人士C.实行三民主义D.宣传民主科学3.[2018郑州八中三模]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此意在说明他们()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4.[2017河南B卷]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这表明洋务运动中()A.军用企业深入内陆B.民用企业逐步发展C.近代工业种类齐全D.机器生产由此开始5.[2018郑州适应性训练]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主要反映了()A.西方人普遍身体素质优于清朝国民B.洋务派未认识到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源C.洋务派应注重改善国民的身体素质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毫无意义6.[2016河南B卷]下图反映的史实影响了()用海军经费修建的颐和园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左宗棠收复新疆D.甲午中日战争精选教育学习资源27.[2018海南]“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A.虎门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8.[2018呼和浩特]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9.[2018郑州八中三模]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C.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D.甲午变革引发了中国人的政治激进10.[2019原创]下表所示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2018海南]下面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2.[2018广东]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13.[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下图所示是19世纪末分布在各地的报刊和学堂,(图中方框里的内容从上至下依次为:强学会、《国闻报》、《时务报》、南学会、万木草堂),其宣传的思想是()国别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势力范围”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山东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地区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及威海卫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精选教育学习资源3A.“师夷制夷”“中体西用”B.“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C.“民主与科学”D.“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4.[2017河南B卷]关于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B.促使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5.[2018河北]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