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课例一、教学内容语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设计目标范畴知识点学习水平知道理解掌握渗透认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力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情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三、教材及重难点分析《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难点是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四、教学对象分析《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尤其是故事里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悟处皆出于思,不思则无所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因而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以思维为核心,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同时,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五、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六、教学媒体设计思路①重点句子——通过重点语句的展现,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②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地形,理解船的顺风顺水,从而体会诸葛亮的“晓地理”。③“草船借箭”录象——再现借箭经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④赞美诸葛亮的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草船借箭的经过,赞美诸葛亮的智慧。⑤电子报刊——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品味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制作电子报刊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七、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文章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谁来说一说“草船借箭”的起因是(),相机板书——周妒忌诸;“草船借箭”的结果又是()相机板书——自叹不如。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草船借箭》。【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抓住中心问题,带领学生很快直插文章重点,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自读自悟,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课件出示(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认为重要的地方可以画下来,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2、学生读书感悟。3、小组交流,质疑问难。(教师相机小组间巡回指导点拨,如: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设计意图: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4、全班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从哪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