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针对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现象严重的局面,宋太祖所采取的解决措施有()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②在地方设置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③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三司和参知政事分宰相权④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下的爪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④是宋太祖采取的解决地方藩镇割据问题的措施,③不属于,故选B项。2.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宰相B.分化事权C.设置通判D.控制禁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宋太祖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以分相权。故选B项。3.《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一官职的职权和作用()A.宰相B.通判C.转运使D.知州答案B解析由“守臣”可知是地方,由“通签书施行”可知与“守臣”相牵制。结合所学可知,地方上与“守臣”相牵制的是通判。故选B项。4.宋代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现象,具体包括()①文臣吃香,武将受气②文官也主持军务③科举进士地位高④武将功高受重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实行崇文抑武政策,故排除④,选A项。5.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与辽是兄弟相称,而西夏则是向北宋称臣,宋夏之间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且确切地说宋夏的相对位置应是东西。C项不属于宋辽、宋夏之间“和议”的共同点,故选C项。6.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辽B.吐蕃、唐C.金、南宋D.辽、北宋答案D解析苏辙为北宋人。故这里的“汉”指北宋,“蕃”是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和好年深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和辽,故选D项。7.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是指农民上交赋税给封建国家,北宋朝廷又给辽、夏“岁币”,这是“冗费”的反映,①错误;②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是指唐代贞观年间(封建盛世)物资丰富、物价低、和平安宁,相比之下,北宋中期明显“积贫积弱”,③④正确。故选D项。8.王安石理财新法的主要作用包括()①抑制兼并②保障农业生产③增加政府收入④增加农民负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王安石理财新法的主要作用包括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以及增加政府收入,①②③正确;增加农民负担是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排除④。故A项正确。9.南宋抗金的性质是()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B.反对地方割据的斗争C.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答案D解析A项说法错误,金政权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不是外来势力,故排除;B项说法错误,当时的金不属于北宋统治;C项说法错误,金和北宋是两个政权;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选D项。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A.文学艺术的繁盛B.商品经济的发达C.对外交往的频繁D.统治者苟且偷安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东南,是为南宋。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苟且偏安,材料中诗句正是在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苟且偷安,D项正确。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