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年武汉一模)《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解析:所谓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是指孙中山主张进行社会革命,主要目的是防止社会贫富分化的悬殊,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与民生主义的目标类似。因此,民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答案:C2.(2015年济南模拟)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C.实现民主政治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民国为国民所公有,民主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见孙中山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结束满洲贵族统治诚然为目标之一,但它是初级目标,而非终极目标,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故B项错误。材料亦未涉及平均地权,D项错误。答案:C3.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三民主义解析: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使是汉人复辟帝制,也要继续革命,故选B项。答案:B4.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表明孙中山在暂留欧洲期间,看到欧美国家因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劳资对立,工人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不断。鉴于此孙中山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故提出民生主义,故选A项。B、C、D三项涉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答案:A5.(2015年无锡模拟)《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中这样描写:“他反复地呼吁对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同情、财政资助和国际上的承认……他明白地翘首海外,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孙中山()A.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B.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其三民主义脱离中国实际,对中国革命没有指导意义D.在中国革命中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解析: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可知,孙中山“翘首海外”说明他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处于迷茫状态,B项正确。C项表述有误,A、D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6.(2015年青岛质检)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析:可以从时间上判断,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在19世纪末,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属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C、D三项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符合。答案:B7.“毛泽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照顾和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其实行政策的着力点在于切要害,对症下药,其调整政策的关键点在于不失时机,强力推进。”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