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选择题1.(2020·杭州选考模拟)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析:选D。A、B都是D的组成部分,说法不全面,所以排除。C错误,秦始皇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的是他创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秦朝的统治政策,秦亡于暴政,所以他的统治政策对后世的影响消极的更多,故选D项。2.(2020·金华选考模拟)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D.颁布秦律,通行全国解析:选B。由材料“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为改变这一状况,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故选B项。3.嘉兴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①统一事业的完成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④大运河的开通A.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4.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③设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宽简、制定唐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由题干可知唐太宗认为隋炀帝贪婪暴虐导致亡国,因而吸取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措施,①②④都属于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之后出现了“贞观之治”,故①②④正确;“设立三长”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故③错误。D符合题意。5.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提高儒学的社会地位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解析:选B。从“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到“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说明唐太宗对儒学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减轻考生负担、提高儒学的地位和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但这都只看到表面,统治者的措施都是从自身统治出发,维护思想上的大一统,故A、C、D项错误,故B项正确。6.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民已敝矣”可知,唐太宗认识到选官只注重才学的弊端,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故D项正确。7.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①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②让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③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④提出“示存异方之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题干中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羁縻府州是唐代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①符合题意;吐蕃是少数民族,文成公主和亲,能体现开明民族政策②正确;唐代鸿胪寺主外交事宜,③不符合题意;“示存异方之教”是针对佛教的宗教政策,④不符题意。故A正确。8.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解析:选D。根据材料“海隅”可以排除A、B、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隅”“耕凿从今九壤同”说明了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D。9.(2020·温州九校高三联考)1686年年初,萨布素奏准清廷:“罗刹复来雅克萨,筑城盘踞,臣请于冰消时,督修船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