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限时:45分钟)1.(2013·海南高考)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a-b-c-d-e-f-g-hB.a-e-d-c-b-h-i-gC.a-d-e-c-b-h-i-gD.a-c-b-d-e-h-i-f【解析】装置顺序为:制氯气、除杂(HCl、水蒸气)、反应制备、尾气处理,注意洗气瓶中导管为“长进短出”。【答案】B2.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产生Cl2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MnO2B.KClO3C.KMnO4D.Ca(ClO)2【解析】4种物质与足量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Cl-+4H++MnO2=====Mn2++Cl2↑+2H2O,ClO+6H++5Cl-===3Cl2↑+3H2O,2MnO+16H++10Cl-===2Mn2++5Cl2↑+8H2O,ClO-+2H++Cl-===Cl2↑+H2O。1molMnO2、KClO3、KMnO4、Ca(ClO)2分别与足量浓盐酸反应,产生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3mol、2.5mol、2mol,产生Cl2的物质的量最多的为KClO3。【答案】B3.(2015·北京高考)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O-+Cl-+H2O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H2OHClO+OH-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解析】A.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消毒液,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B.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现在该消毒液的pH为12,故不可能仅为ClO-的水解所致,该消毒液中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是使消毒液的pH约为12的主要原因。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时,ClO-与Cl-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D.HClO有较强的漂白性。因为CH3COOH的酸性强于HClO,在该消毒液中加入CH3COOH,会使CH3COOH与ClO-反应生成HClO,增强其漂白性。【答案】B4.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解析】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内环是HClO起作用,外环是H+起作用,由氯水的成分可知,该实验能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故A、B项正确;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故C正确;Cl2+H2OHCl+HClO,所以还原产物是HCl,故D错误。【答案】D5.下列能够检验出KI溶液中含有Br-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褪色则含有Br-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水层中加入氯水,溶液呈橙色,则含有Br-【解析】A项,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首先是发生反应:Cl2+2I-===2Cl-+I2,I2会使溶液呈现颜色,不一定含有Br-,错误;B项,由于还原性:I->Br-,加入的酸性KMnO4溶液也可以被I-还原,不一定是含有Br-,错误;C项,I2在CCl4中溶解也会使有机层有色,错误;D项,加入足量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2Fe3++2I-===2Fe2++I2,萃取后在溶液中加氯水:Cl2+2Br-===2Cl-+Br2,溶液呈橙色,则含有Br-,D正确。【答案】D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进行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液溴易挥发,为防止液溴挥发,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常进行水封,A正确;凡是能将KI氧化成碘单质的物质都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B错误;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碘单质,C错误;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