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第4讲中华文明的鼎革与停滞——明清1.(2014·广东文综)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于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于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2.(2014·潍坊模拟)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一是起草谕旨;二是备亢顾问;三是议决政务;四是审议文件和案件;五是荐举官员。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A项是宰相职能(帮助天子处理天下事务),但题中没有涉及。题中没有“门下封驳”的内容,B项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没有决策权,与题中“三是议决政务”不符,C项错误;D项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3.(2014·德州期末联考)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故C项正确。明代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A项错误;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明代丝织业快速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答案:C4.(2014·深圳第二次调研)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允许选择工商业来经营家业,商业成为“民家常业”,这表明古代中国传统的轻视商业、贬低商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故C项正确。答案:C5.(2014·广州一模)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该思想家可能是()A.孟子B.董仲舒C.王阳明D.顾炎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认为个人良知被私欲所侵蚀,因此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这与王阳明的“致良知”内涵一致,故C项正确。答案:C6.(2014·德州期末联考)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C.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具有早期启蒙作用,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A7.(2014·泰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四……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