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第二实验小学陶金梅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完了一本好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故事,有的只是朴实的语言,事实的陈述。作为一名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对孩子们知识、能力、人格、创造力的塑造过程雷夫是一名小学老师,是一名什么都教的小学老师,在对孩子阅读、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一系列的学科教学中,我看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成长的不平凡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失败、有智慧、有摸索、更有着老师的奉献与爱。心中涌动着许多感动的同时,也常拿自己和雷夫去比较,同样的身份,同样有着想把孩子都教育成有知识、有能力、有修养的好孩子的美好梦想,可是自己却常常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挫败感。读完这本书,我想我是有不少收获的。收获一: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雷夫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习表现,做了四件事,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你就是榜样。转而看看我们的教室,对孩子们的不信任是常见的,今天哪个同学没带作业忘在家里了,我们不是选择相信他,而是会声色俱厉的问:“真的丢在家里了吗?是你偷懒,没有写吧?”或者直接就是:“去打电话,让你家长送来。”“去补,把作业重新再做一遍。”我们没有信任他们,而是直接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断他们的行为是谎言。又如在测试或练习过后,对自己课堂上花大时间、大精力去讲的题目,孩子依然还没有会的时候,我们又会犯这个“不信任病”,大声的吼道:“对这个题目,我课上讲过多少次了,你没有在听,你上课到底在干什么了?”“去把这条练习抄5遍。”这样的我们只是从自身去考虑了,这个题型我讲过了呀,一定是他课上没认真听所以才不会做,可是我们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也许孩子确实是听了,是不是你自己的讲解方式不得法,或者你这样的方式孩子没有听懂,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去讲,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并不是大声、高声的呵斥和罚抄几遍的惩罚就能让孩子以后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了,相反的是这样的恐惧只能拉远我们和孩子们的距离,缺乏了信任与耐心1孩子们愿意和你亲近吗?孩子们愿意和你说心里话吗?孩子们会喜欢你的课堂吗?换一种教育方式,选择以信任代替恐惧,以耐心和爱取代惩罚,让自己赢得每个孩子的信任,为他们打造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不要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事实上却是起反作用的事情,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再多一点信任,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一名公平、讲道理、对教育有激情的老师,给孩子们犯错的机会,相信孩子们,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在相信、在等待他们优异出色的表现。收获二:不是让自己更会教学,而是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更会学习。雷夫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玩Buzz游戏,用数字砖和孩子们玩心算暖身,孩子们在爱上数学的同时还能记住其他的讯息;雷夫让孩子们掌握应试技巧,让孩子们自己设计选择题的选项,并想清楚这样设计的原因,在正式考试时,孩子们总能成为小侦探,找出试题的陷阱而乐在其中;雷夫会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让孩子们欣赏他精心挑选的影片,或是另一个让历史活过来的方式---“播放历史性的演说”,让孩子们记住历史,学习历史知识;雷夫让孩子们完成5项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仁慈和关爱精神的同时,爱上了美术。从雷夫一些列的介绍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其实并不是让自己更会教学,而是要利用你的教学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并变得更会学习。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选择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关爱、探究不断的失败自我总结再有收获。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告诉学生这个题应该这样解,可能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花更多的精力让孩子们去经历,去成长,也有可能会碰壁,会失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朝着自己预想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