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与垂直》教学案例【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相交与垂直》第21-23页。【设计思路】1、学生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而且掌握了画平行线的方法上学习画垂线的,让学生了解在同一平面,两条线的关系除了平行还有相交。关注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2、教材分析:这节课借助画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相交的位置,让学生画体会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垂直。认识“互相垂直”,然后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事例进一步理解“互相垂直”这一概念,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对于画垂线这难点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一种画法,另一种学生和老师合作完成。另外本节安排了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等操作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操作的过程以及得到的一些结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空间创造思维3、教学思路设计(1)教法方面:创设情境与引导探究相结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我采用了电子白板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学法方面: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1教学中,我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促进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在学中悟,悟中有得。(3)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总结评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现代技能目标: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互相垂直【教学难点】能利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用具】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长方体框架一个、三角板一套、一张正方形纸、正方体的实物一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探新知。1、用手中的两根小棒摆一摆。师:在你摆出的图形中,哪些已学过?哪些没学?生:平行的小棒我们学过。师:还有什么图形?2生1:角。生2:“十字生3:我们摆成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交与垂直。(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剪刀、红十字。师:这是我们常见到剪刀和卫生标志图案,如果用直线来表示这些图案,应该怎么画呢?(图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师:“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生1: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生2:垂直就是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也就是90°。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指其中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即:AO垂直于OB,O是垂足。记作AO⊥OB或OA⊥OB。【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出学习的对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切入了本节课的主题。】(二)、动手操作,内化新知。1、折一折。(1)让学生取出学具——正方形纸。提出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2)展示学生活动结果。(3)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师: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折的方法要展示出来。生1:一边展示,一边叙述。生2:一边展示,一边叙述。…师:你怎么知道折痕互相垂直呢?生1:用三角尺中的直角验证。生2:推理验证。只要合理,给予肯定。2、说一说。(1)观察长方体的框架,说一说互相垂直的线段。生1、生2回答。师: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2)请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线段,找互相垂直的。生1、生2、生3…回答。3(3)观察一个正方体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