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能联系课文说说《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体悟浓浓的“情”。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人物间的深厚情谊。播放、欣赏《送别》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多情自古伤离别,再读。谁送谁?(板书)这是两个在唐诗的天空里熠熠生辉的名字。地点?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望着孟浩然远去的船只,望着一江春水,李白随即吟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初步感知诗1.指名读2.齐读。3.这首诗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轻轻打开书,课文它文中包诗,能帮助我们读懂这首名诗。请你在文中找出与古诗意思相对应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指读。4.理解有关字、词语。(图说明“西、下”)5.过渡: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但要想真正读懂这首诗,还得走近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的情怀。那这首诗中又包含着怎样的情,包含着多少情。三、体悟情。(一)藏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分别时的心情?找到一个词最能表达他们分别时心情的词语。(板书:依依惜别)学习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2.“依依惜别”就是说他们(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词也是有感情的,谁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词的意思。3.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份依依惜别的情意吧。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幻灯)4.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个词耐人寻味,藏什么?怎么藏?为什么藏?一个“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谁来读出这一份情意?齐读: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这份不舍,读出这份离情?(二)话别1.过渡: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李白的话(指名读)2.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李白的话,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用心触摸每个字、词,细细品味,请在你有所体会的词下面点上着重号。(生自由读)交流:敬仰1)你从哪儿读出了敬仰?A六个您、孟夫子(道德高尚的人)B“兄长、老师”:(幻灯)是的,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送别这天的5年之前,也就是公元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李白的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就是他的——谁来读李白的话,读出李白对孟浩然“兄长、老师”这份尊敬仰慕。2)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A(诗篇——)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写了不少好诗,其中有一首,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会吟诵,《春晓》,谁来背一背?像这样清新优美的诗还有很多,诗圣杜甫称赞他的作品——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就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传。所以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B(人品——)李白不仅敬仰孟浩然的诗篇,还敬仰他的——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赞美孟浩然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出示:赠孟浩然)。自由读一读,结合注释,想一想,李白敬仰孟夫子什么人品?其实,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他们不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一对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知己!现在,你就是李白,面对着即将离你而去的兄长、老师、知己,真诚地表白出你的敬仰之情吧。不舍:我们从李白的话中除了读出他对孟浩然深深的敬仰,还能读出什么?两位都是寄情山水,四处游历之人,在交通落后通讯又不发达的古代,这一别也许意味着——是啊,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啊!谁再来读一读李白说的最后一句话。现在我们来看看李白的这杯酒里,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酒中。同学们,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的酒杯,(动作指导:一只手不够尊敬,举起)面对着你深深敬仰的兄长、老师、知己,你会饱含深情地说——(生举杯齐读)3.孟浩然的话。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师诵。请坐。(出示:王勃说得好,)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什么意思?引用这句诗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在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