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总复习质量调查一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处置处方处罚处变不惊B.劲头劲敌干劲疾风劲草C.木讷纳闷按捺方枘圆凿D.讥诮峻峭愀然翘首期盼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折本磨洋工入不付出意气相投B.告罄国库卷世外桃园一如既往C.辍学洽谈会落荒而逃呕心沥血D.福址暴发户仗义执言悬梁刺股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次发射中的“创新一号”小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行研制的自颗重量为10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②他指出,此次会议作为四国部长首次专门会议,是四国政府谋求以高层禁毒会晤和方式来解决地区毒品问题的有益尝试。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没有使群众受益,加重了群众的负担。A.搭载协商不但/而且B.搭乘协商不仅/反而C.搭载磋商不仅/反而D.搭乘磋商不但/而且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由于他试制成功了这项新的电子仪器,从而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项空白。B.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C.本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D.崛起的中国让日本外务省终于认识到,处理好中日关系,对日本是机会,处理不好,否则让日本遭受挫折。二.(18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5—7题。①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被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范围。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②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伦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就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历史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主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③明了这一点还不够。回顾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的“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5.与第①段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都是符合科学的真理。B.应依据时空的变化,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重新审视。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如“天人合一”、“忠”、“孝”,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D.只有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科学的诠释,才能使之为人们所接受和“操作”。6.第③段中“明了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代的是()A.传统文化中某些观念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B.完善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C.对古代传统文化观念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洋为中用。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A.“内圣”是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但它解决不了社会深刻的矛盾和问题。B.宣传“天人合一”的观念,于今有害无益。C.不加科学诠释地借用传统文化观念容易陷入唯心主义。D.对传统文化观念应采取批判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