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它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字数、对仗、押韵、平仄)。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现代诗这个名称,于1953年开始使用,以纪弦创立“现代诗社”为标志。学习现代诗歌小贴士:方法:⒈反复朗读⒉注意诗的韵律⒊借助联想和想象本课教学目标:⒈理解诗歌内容⒉把握诗歌意象⒊学习象征手法⒋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看清标点符号字音:嘶哑:sīyǎ喉咙:hóulóng汹涌:xiōngyǒng激怒:jīnù黎明:límínɡ腐烂:fǔlàn字形:的、地、得标点::……—?★二读课文▲划出节奏▲标出重音用“/”划出诗歌的节奏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用“.”标出诗歌的重音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含常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三读课文思考:鸟歌唱了什么?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思考:为什么喉咙是嘶哑的?河流是悲愤的?风是激怒的?提示:诗歌的写作时间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观看视频:抗战影像志:日军无差别轰炸上海惨遭屠戮意象:古人认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通常是指自然意象,是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作者对外界事物心有所感,将之寄托给一个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诗中有哪些意象呢?思考:诗歌歌颂的仅仅是大自然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吗?那究竟是什么呢?诗歌常用艺术手法—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不怕威压、坚贞刚毅、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小组讨论:(结合写作背景)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苍老、衰弱、正遭受苦难的祖国河流、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抗战胜利的光明与希望★四读课文▲融入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