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精讲一.本周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二.说明文阅读方法及其典型例题分析(一)复习要点1.阅读说明文,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内容。2.阅读说明文,要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对全文进行具体分析。3.阅读说明文,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二)复习指导1.阅读说明文,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内容。阅读说明文,首先要重视理清思路。要理解这篇文章(或这段文字)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即说明的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了解这些,就必须注意它在开头写了什么内容,中心是什么;结尾又写了什么内容,它同中心有什么联系,同开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阅读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也就容易把握这篇文章(或这段文字)的内容,并理解它的主要意思了。阅读说明文,同时还要重视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就是能体现主要内容和中心的词句。把握文中的关键词句,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2.阅读说明文,还要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对全文进行具体分析。(1)理清说明顺序,理解顺序的安排是为内容服务的。说明文强调的是言之有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时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顺次说明。生产流程说明、科学观测记录等,多采用这种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空间位置的转移作介绍说明。介绍建筑物或建筑群,多采用这种顺序。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的说明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特点到用途等。一篇说明文,可能只用了一种说明顺序,也可能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2)准确判断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说明。比较说明法:也叫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可以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举事实的方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或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明力。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把握了说明文的整体内容,把握了它所安排的说明顺序和选择的说明方法之后,再对语段进行剖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就很容易抓住说明文的中心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重点考虑,准确把握题意。这样,解题时就能从容自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阅读说明文,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写作说明文的目的,决定了说明的语言具有准确、简明的特点。阅读时,要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明的内容。(三)典型例题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