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书法入门指引修订版:执笔调锋笔势临帖VIP免费

书法入门指引修订版:执笔调锋笔势临帖_第1页
1/15
书法入门指引修订版:执笔调锋笔势临帖_第2页
2/15
书法入门指引修订版:执笔调锋笔势临帖_第3页
3/15
书法入门指南(修订版):执笔、调锋、笔势、临帖以前在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公众号发过一篇书“法入门:执笔、调锋、笔势与初学适用的字帖”,颇受欢迎。这学期又要在同济开本科公选的书法课,古典书院和无竟艺塾也有新人加入,有必要再讲一下书法入门要点。于是修订前文,补充了很多内容,在这里推送一下。这次修订增补的内容,有从拙著《心术与笔法》中贴来的论述,也有正在编的一本书《生命的默化》中拟收的札记。请网友多指正(文章底部可留言)。拙著《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书影。书中有较深的经典书论解读,也有入门可读的讲稿。下面的部分内容节选自本书。一、执笔很多同学都看过“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拙文《书法入门:执笔,调锋,笔势及适合入门的碑帖》,里面有很多古代图片论证单苞执笔是宋以前古法,跟现在流行的五指双苞执笔法不一样。很多同学有疑问,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古今变化,以及我们现在应该如何择取?其实,三指还是五指,单苞还是双苞,本来无可无不可。不是说一定要用三指单苞。宋以后发展出五指双苞自然也有它的道理。无论三指五指,共同的要点都在于稳实灵便。只要能做到稳实灵便就是好的执笔法,做不到就不好,其他都不重要。我们反对盲目从俗,也反对盲目复古。但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历代执笔方法并不相同。这样才能开开脑洞,不教条。下图所示执笔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四指或五指双钩法(称之为四指或五指,区别并不大):沈尹默五指双钩法不过,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并不是这样执笔的。这种执笔法只是到宋以后才逐渐形成、明清以来才固定下来的执笔法(可能与科举馆阁体的形成有关)。在晋唐书法鼎盛期,历代大家采用的是二指或三指单钩法(二指三指的区别并不大),如下面这些古画上的图片所示:顾恺之《斫琴图》所示晋代二指单钩法北齐杨子华《校书图》所示三指单钩法,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唐与五代的执笔法执笔法的变化与坐具和坐姿的变化有关,这里没时间详细说。简而言之,以前席地而坐的时候,左手执简,右手执笔,三指单苞比较方便。相对而言,对于宋以后流行的在高脚桌椅上伏案书写的姿势来说,五指双苞执笔是更容易做到稳实的,但却难免有一点僵,不那么灵便;三指比较灵便,但是不容易稳实。两者其实各有优缺点。所以,重点并不在于争论那个更好,而在于如何扬长避短。当你用五指的时候,你要注意增加自己的灵活度,譬如可注意手腕和手指的转动;用三指的时候,要注意增加自己的稳定度,譬如可注意笔杆和虎口的关系、执笔可以较低、手臂及肘腕距离桌面可以较低等等。两种执笔法还可以交替使用:三指写僵了,改成五指;五指写僵了,改成三指。还可以根据字的大小来选择用三指还是五指。总之,“执笔无定法”,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处理,不宜教条。为了达到稳便的状态,每次写字临帖之前还可以做一些准备练习。我上学期在这里教书法的时候,课前甚至还带同学们拉筋、打坐。后来据说这样的行为不适合大学课堂,就算了。打坐之后,还可以在纸上做笔势练习,让全身关节,尤其是肩、肘、腕、指都活动开来,调到又放松又紧凑的状态。笔势练习是手腕转动调锋、手指捻管调锋、手腕摆动和手臂平动的综合协调练习,非常适合用来在写字之前“开指。具体怎么做,只能示范,这里不啰嗦了。下面讲讲调锋。有兴趣继续研究执笔法中更精微部分的朋友,可参考拙文《余地、触感与觉知:“指实掌虚”释义(》点击蓝色链接打开)。双苞执笔(课上示范临帖,学生拍摄,可明显看到我的手指在捻管。有人提倡捻管,有人反对。我觉得无可无不可,方便调锋即可。下面一节“调锋”详述。至于是否悬腕,要看字的大小。写小字可略微轻轻搁在桌上,但不可完全落下,仍需有悬腕之势,但又不必刻意悬起太高,做与人看。写大字自然要完全悬空。有人建议写小字时,左右掌枕右手腕,窃以为此法不可取。蔡邕云“欲书必先散怀抱”。此法拘谨,怀抱不散,岂可作书?)在同济课上单苞执笔板书示范临帖。像这样在直立的斜面上写字,单苞比较顺手。古人左手持简,右手单苞执笔作书。此法或似之。写大字,三指单苞执笔更自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书法入门指引修订版:执笔调锋笔势临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