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工作措施20XX年,在民政部精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着力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强化福利彩票营销、发展慈善事业,民生保障和服务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性的进展。一、领导重视,把改善民生摆上重要工作位置年初,省委、省政府把建立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和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列入为农民群众重点办好的十二件实事。省第九次党代会对加强灾害应急救助、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济南“7·18”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李学举部长及时亲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省委书记李建国从陕西到山东任职不久,就到省民政厅调研,强调今后全省每年新增财力要向改善民生倾斜。为落实好中央关于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新政策,省政府连夜召开常务会议进行研究。年内省政府先后四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农村低保工作。姜大明代省长强调:“建立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不是可干不可干、能干不能干的问题,而是必须干、一定要干好的事情。”省政府颁布《XX省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下发《XX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改善民生工作的制度体系。二、广开财源,多渠道筹集改善民生资金筹措、落实资金是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的关键。结合山东实际,我们积极协调,广开渠道,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福彩公益金和慈善资金重点资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民生资金筹措机制。一是积极争取财政加大投入。年内多次会同省财政厅深入基层,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进行相关测算评估。全省地方财政投入改善民生资金40亿多元,比2006年增长27%。二是集中用好福彩公益金。通过营销宣传、加强管理,预计全年福利彩票销量可达56亿元,创福彩发行20年来第1页共4页最高纪录。坚持集中相关财力办大事。今年省级福彩公益金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工作,投入2亿多元,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各地相应配套福彩公益金7亿多元。三是广泛募集慈善资金。把慈善募捐资金作为改善民生投入的重要补充。继续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在全省设立“5·18”慈善日。省委书记李建国、代省长姜大明等领导带头捐款。全省慈善组织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全年募集善款21.69亿元(含基金16.28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全省统一安排资金3.7亿元,实施朝阳助学、爱心助残等五大慈善救助工程,救助困难群众128万多人次,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三、科学规划,圆满完成敬老院建设改造任务乡镇敬老院是农村五保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敬老院建设是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根本前提。农村税费改革后,我省五保供养经费一度没有保障,乡镇敬老院发展困难,部分院甚至荒废、解散。为切实搞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首先,制定规划。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5年制定了《XX省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省委、省政府分别对落实“三年规划”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先后在菏泽、德州召开专题会议,分阶段作出安排部署。各地普遍按照70%以上的集中供养能力确定建设规模,规划安排供养床位。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模式,实行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实行人性化设计,绝大多数敬老院按照全省等级敬老院标准改扩建,基本做到安全舒适、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其次,加大投入。2006年,省财政投入6500万元,资助部分财政困难县540个敬老院维修改造;20XX年又列支3300万元,对全省敬老院建设改造实行“以奖代补”,奖励建设进展较快、集中供养率达标的敬老院。目前,全省各级共投入资金近26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8.3亿元,福彩公益金和社会捐赠资金7.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1382处。全省乡镇敬老院总床位数达21万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2%。全省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顺利完成。最近,省政府对全省敬老院建设改造进行总结第2页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