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禹州市方岗镇中心学校方志勇情境导入学习了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采莲曲》,感受了诗歌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我们继续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受其中的魅力。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整体感知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文言词义晓出:早晨走出。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著名佛寺。林子芳:作者的朋友。初读古诗,读准字词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感受诗境,理解诗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逐句赏析课文研讨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领悟诗情1.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借西湖美景,抒发了自己对荷花的钟爱,对夏季景色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2.诗人杨万里站在西子湖畔,看着满湖的荷花,吟诵诗歌,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诗人喜欢荷花,仅仅是因为荷花美吗?在中国文化里,往往用特别美好的事物象征人物的精神。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强和高洁,荷花呢?则出污泥而不染。杨万里一生正直,为官清廉,他在这首诗中浓墨重彩地赞美荷花,正表明他对美的热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课堂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